花鼓灯保护与传承技能大师工作室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院概况 > 花鼓灯保护与传承技能大师工作室 > 正文

《淮南日报》二版头条报道我校花鼓灯传承情况

发布日期:2019-07-15 作者: 来源: 点击:


 

“活态传承”,让花鼓灯艺术薪火相传
本报记者 朱庆磊 实习生 吕 程

近日,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2019年花鼓灯擂台赛暨汇报演出,大学生们在花鼓灯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士根的精心指导下,表演了花鼓灯舞蹈《淮河九曲十八弯》《好一个花鼓灯》等精彩节目,充分展示了学习成果。

花鼓灯是汉民族的代表性舞蹈,流行于淮河流域,主要集中在凤台县、怀远县和颍上县,曾被周总理誉为东方芭蕾。花鼓灯被国家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,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关于非遗的保护,国家明文规定了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的方针。但在实践中,如何更好地保护非遗是个课题。

进高校课堂,培养花鼓灯传承人

传承花鼓灯艺术,关键在培养传承人。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韩静告诉记者,该校与花鼓灯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共同申报了教育部《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》(2015-2018)花鼓灯保护与传承技能大师工作室(以下简称工作室),成立花鼓灯及地方文化研究所,致力花鼓灯艺术的保护与传承,打造花鼓灯保护与传承基地。

聚焦培养传承人,学院积极推进花鼓灯艺术进课堂,将《花鼓灯文化鉴赏》课程纳入全校教学体系,作为全校大一新生选修课程。为发挥好大师的传帮带作用,工作室诚邀花鼓灯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士根,负责学校花鼓灯课程教学、花鼓灯艺术推广等工作。每周三下午,张士根固定来学校,为大学生讲授《花鼓灯文化鉴赏》课程,并现场传授花鼓灯技艺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受到大学生的欢迎。张老师很和蔼,教学很生动,让我们渐渐爱上了花鼓灯艺术。大学生姬凯莉说。

为调动大学生学习热情,学院着力增强花鼓灯教学的趣味性、生动性和活泼性,确立了以理论知识为辅、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,跳花鼓灯舞、唱花鼓灯歌;课程考核采取现场跳花鼓灯、现场打分、现场出成绩的考核办法,达到教学预期效果。同时,开辟了花鼓灯教学第二课堂,组织学生参观花鼓灯生态村、陈派花鼓灯陈列馆,观看民间花鼓灯传承人原汁原味的现场表演,加深大学生对花鼓灯原生态环境的认知。据工作室负责人王新亮介绍,2015以来,学院已有300多名大学生选修了《花鼓灯文化鉴赏》课程,很多大学生学有所成,参加了全省花鼓灯大赛和展演。

文旅融合,走出活态传承新路

最好的保护不是把花鼓灯送进博物馆,而是找到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,积极探索旅游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的新模式,让其活化,一代代传承下去。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
活化花鼓灯,研学旅游是载体。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融合煤炭文化与地方文化,依托两馆一区一基地(百年矿业发展史馆、地质展馆、煤矿文化展示区、矿山科普教育基地),打造了煤炭工业教育文化研学基地,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,入选第三批安徽省研学旅行基地。基地以研学旅游为载体,成立了大学生花鼓灯艺术团,鼓励大学生学习花鼓灯技能,创作花鼓灯文化艺术精品,参加花鼓灯交流与表演,每学年定期举行花鼓灯舞蹈比赛与花鼓灯班毕业典礼和汇报演出,让花鼓灯艺术融入百姓生活。王新亮告诉记者,将花鼓灯与研学游深度融合,赋予花鼓灯现代元素,既做活了研学旅游,又推动了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与创新。

撰稿: 王新亮   审核: 韩静   发布:岳亮亮